|
|
 |
新闻详细信息 |
 |
|
|
|
鉴赏与收藏中国画.“道”的至高境界 时间:2018-7-13 8:38:23 点击次数:1435 |
鉴赏与收藏中国画之风席卷中国40余年。张目四望,媒体、校园、集市、商家,甚至有一些一掷千金,时代暴富者,也以收藏鉴赏中国画为雅。40年河东,40年河西。风云过后,细细思来。究竟有多少人识其“本根”呢。
古人认为“图画者,莫不明劝诫,著深沉,千载寂寥,披图可鉴”,“怡悦情性”。笔者以为“披图可鉴”,“怡悦性情”,就是先鉴赏图之理趣,而后畅神卧游,健康身心。
唐代鉴赏家认为谢赫“披图可鉴”实际是“借鉴贤愚”。何谓鉴“贤”?意涵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之图,就是贤,意涵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之图就是贤,意涵“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”之图就是贤。意涵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之图就是贤。何谓鉴愚?意涵鼓吹不择手段,比富夸富之图就是愚。意涵赞颂奢靡,物欲横飞之图,就是愚。意涵鼓吹巧取豪夺,损人利己之图就是愚。中国画的优秀传统,是披图可鉴,借鉴贤愚。
中国古代文化中,画有“以形媚道”之说,笔者以为所谓“以形媚道”,应该是表现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的一种中国式的图腾方式和方法。其本质是以写“道”。写中国传统的“有物混成”之“道”,写“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,穷兮冥兮,其中有精”之“道”。以形写天“道”,天神清气爽。以形写地“道”,地宁静远博。以形写神“道”,神溢彩飞扬。以形写河谷“道”,河谷充盈华滋。以形写万物“道”,万物生机勃发。以形写“道”,写中国人探索宇宙万物的视点。
由是观之,“披图可鉴”,首先要懂中国画。“夫画者圣也”。画是最高尚的、最有智慧的视觉语言。是最崇高的,最让人崇拜的“道”的艺术品。它可以让人触摸到天地也连接不到的地方,看见日月照射不到的领域。鉴赏收藏,开启智慧,识别贤愚,是中国画的本体特征。所以鉴赏与收藏,首先要懂中国画。其次,中国画洋溢着一种民族精神,没有民族精神的画,不是真正的中国画。何为民族精神,就是千年传承的中国历史积淀的优秀的民族传统。大道至简,天下为公,勤俭持家,和睦友善,相敬如宾,举案齐眉,互敬互爱,室雅何须大,花香不在多……等等。千载寂寥,披图可鉴,可赏,可藏,不仅让人思想健康,而且精神愉快。第三,中国画的收藏与鉴赏是为了家族繁荣兴旺。知识就是力量,知识就是财富。中国画形神兼备,是澄怀味道后的有物混成,是宇宙观,是传统文化的图说。是中国古老的智慧。第四保家族平安。披图可鉴,知升沉,必得千载寂寥之因果。每每鉴赏读画,可知一人一物,一家一国之兴衰,保你百代平安。第五,培养探索精神。师法自然,中得心源,是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的过程。也是鉴赏与收藏者探索物质世界万物生发的过程。这个过程,暗涌着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。第六,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鉴赏与收藏图画,如苏轼游赤壁一样:诵明月之诗, 歌窈窕之章。这是一种寄情于“道”的博大胸怀,是健康快乐的民族精神。
李世民收藏与鉴赏功臣图,是回忆和追思他的同志们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,是回忆前朝的兴亡规律,是“以史为鉴,知兴衰”。所以他每每在凌烟阁里,面对“传神写照”的图画,总会陷入沉思,不忘初心。宋徽宗是万般皆下品,唯有“图画高”,他把图画玩到极致,盛极而衰,月盈而亏,水满而溢,这是规律。违背规律,就会国破家亡。
明代中叶,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赏家,如文徽明父子、项元汴家族、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。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画家,他们的收藏是为了鉴赏,是为了“以形媚道”,以形写道“。虽有“金石之乐,珪璋之琛,岂能仿佛之哉!”。管线之乐,财富之美,都不能与“画”相比。如果说,他们的鉴赏与收藏推动了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,推动了经济的发展。也不过是他们主观的行为导致客观的结果。
中国画鉴赏与收藏史,是一部民族文化的兴衰史。不是一部金钱史,不是一部附庸风雅史。土豪收藏字画,自以为待价而沽,其实未必,非心鉴赏,麻木不仁,何谈怡悦情性。唯利是图,精神被物欲蒙蔽,即便是启迪智慧与思想的图画,也会变成烂泥。也会变成一堆废纸。所谓的鉴赏与收藏画,不过是他们用于交换利益的工具。
鉴赏就是品读,就是澄怀味象,体味甄别。收藏就是珍视、珍藏,就是心中积蓄“道”。鉴画,赏画,读画,藏画,就是寄情于“道”。这是鉴赏收藏的本根。是“道”的另一种至高的境界。
丹青居士
2018.7.10
|
|
 |
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