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 |
新闻详细信息 |
 |
|
|
|
心殇.年龄最大的中国画变法者 时间:2018-4-8 14:46:54 点击次数:1459 |
在中国画史上,极有成就,上承李思训,下传近千年的一代大宗师,南宋四家之一,李唐却是耄耋之年完成中国画变法的。李唐的绘画成就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极高评价。宋高宗称赞李唐“可比李思训”。
李唐在北宋灭亡前,就以蜚声画坛。他在北宋末年创作的《万壑松风图》即便当世,依然光华四射。该图用小斧劈皴表现苍碧层叠的群山,用雄壮的笔墨表现森森松林,烟波浩渺 。他的山水画弥漫着山深无尽,寂静终古的意境,诠释了高山仰止的崇高境界。
然而,靖康之变,李唐成为金兵的俘虏。后来千方百计,夜行昼伏,屡经困苦,逃到临安。期间朝廷混乱,李唐无处依靠,在集市卖画为生。生活极端困苦。他在几年的卖画中深切感到战乱带来的不幸,有感于卖画生涯的艰辛曾作诗一首。诗曰“雪里烟树雨里滩,看之容易作之难。早知不如时人眼,多卖胭脂画牡丹”。诗的前两句说的是看山水画容易,画出来很难。后两句说的是当时人们对胭脂和牡丹画的喜爱 ,自己不如做一个小贩或者画点牡丹画糊口饭吃。这首诗与其说是画家对战乱生活的感伤,不如说是宋政府极端重视文官集团,导致民众逃难江南依然不改奢靡之风,即便是最美丽的江山图,也抵不上宋人对艳俗的牡丹的和庸脂俗粉的喜爱。
机缘巧合,南宋画院建制后,李唐被重新招为画院待诏,赐金带,生活忽然翻天覆地变化。此时他以年届八十,步入耄耋之年。中国上了年纪的人,最难忘怀的是故土河山。陆游在80岁时,曾写下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勿忘告乃翁”。民间有一句颇具故土情怀的俗语“树再高,落叶归根”。人越是岁数大,越难以割舍对故国、故乡的思念。
一分思念,一分回忆。十分思念,十分心痛。这种变化,彻底改变了李唐的内心世界。他已经不在局限于在北宋宫廷时的作画风格。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北方已经丧失的国土。在他心中,大宋国土绝不是江南一隅。而是包括广袤的北方大部分地区。李唐寄希望于令人神惊目眩,撼人心魄的巨幅画面,将古国情怀广阔的疆土、山河融于画面之中,睡梦中南北宋合一的江山,才是李唐心中的大宋。苍碧层叠,松林森森,流水淙淙,烟波浩渺,让人高山仰止。故国的崇山峻岭成为他心中的永恒之美。
从李唐的《采薇图》所表现的商代遗民伯夷叔齐不愿降周,不吃周朝粮食的故事。可以看出李唐对古国疆土的怀念。
李唐在耄耋之年,八十岁时,行衰年变法。将画家的眼光射向广袤的大宋昔日的国土,一改旧时风格,以一幅幅巨画表达对大宋河山的钟情,内心深处是对大宋国破家亡的一种心殇。而心殇才是他画风图变的重要因素。
|
|
 |
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