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 |
新闻详细信息 |
 |
|
|
|
如何画出让人拍案的山水图 时间:2018-1-17 9:24:58 点击次数:1210 |
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,山水画是深受中国人喜欢和力推的画种。兴于隋唐,而盛于宋,至元明清成为中国绘画主流。在中国的绘画时空隧道中,山水画星光灿烂。
有鉴于此,千百年来,许多画家为此白头唏嘘。许多读者为此慨叹流连。许多收藏者为此一掷千金。可见,画家意笔化育的山川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该有多么崇高。十数年,笔者于生活中观赏历代先贤笔下养育的山川大地,感触遥远的丘壑微澜 ,震撼于画家奇思妙想之中幻化的道法自然的图腾。
归集起来,作为一个主流画种的中国山水画,若得震撼之妙,非有民族体征,难达所图之意。
中华民族的传统山水画文化中,天地之气势为第一。倘若丹青水墨丧失了气势,画面则失去了气运,失去了气运,则失去了运势。古人说:“山川乃天地之形势”。何为势,依照中国古老的智慧,千尺为势。势是远景、形之崇。昆仑、峨眉、泰山、华山、长白山广土千里,虎踞龙盘,惟余莽莽,自有气象万千、空灵广远之势。
势是如何而来。古人云: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昆仑雄伟的气势,若无百尺之形的积累,难成绵延千里之势。善画势者,必善画形。以勾、皴、点、镲、染等技法,化育崇高、深远、幽深、生机、空灵……。笔者以为,形积则势成,形闲则势逸 ,形动则势生,形静则势淡 ,形倩则势怡,形崇则势威,形远则势阔,形空则势灵。凡画者善画形,则山川之势,应形而生。
石涛说:天有是权,能变山川之精灵。地有是衡,能运山川之气脉。我有一画,能贯山川之形神。其意是说:天机百变 ,能让山川有神灵。地驱纵横 ,能运行山川之气脉。我可以用一画贯通山川的形神。笔者认为善画者 ,则驭笔而行耕,先谋山川之势,而后化育其形。以风雨、繁简、开合、吞吐、聚会、阴阳、浓淡、阴晦广布千里,罗峰列嶂,写意情性。所以石涛才说:以一管窥知,即飞仙恐不能周旋也 。
山水画种与道家密切相关。自然无为,天人合一 。道家讲素朴,言简淡。魏晋时,政治动荡,民不聊生,玄学繁盛。文人名士为避轧而归隐。陶渊明、嵇康、阮籍等,隐居山林,吟诗作赋,山水画的遁世思想也应运而生。“山性即我性,山情即我情” ,超脱于烦琐,结庐于山川,毫无车马喧。于其中观、行、游、居,修养心灵。正所谓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。无为而无不为成为山水画家的民族智慧。
自然山川之形势,四时变化不同,春生发则山含情、水含笑。夏茂盛则山如翠,水如烟。秋爽则山如妆,水如镜。冬萧杀则山如藏,水如匿。真山川之形势一望可知,而气脉育化则在我心也。
得天地形势者,必据山川审时度势,以一化育之心而衍权衡之术,以一德怀之仁而宽天地之广,以一寡欲之识而淡天下之富,以一苍生之念而悯天地众生,以一情怀之歌而讴天地之性。
让人拍案的山水丹青,是以一画测广远,审峰璋,识云烟,育本性,养厚德,而后得微风拂面,徜徉流连,溪水潺潺之圣境。得宁静致远,淡泊明志之心智。图卷迁想妙得、若隐若现,以形写神、首尾可循 ,心中所愿氤氲空灵。画者能于此中参透,焉有不拍案称妙。
丹青居士
2018.1.8
|
|
 |
|
 |
|